文/书虫
我和妹妹吃完饭,就开始收拾准备去上学。妹妹看着堂屋桌子上放了好多东西,就问能不能带去学校里一些。我说我也不知道,没有母亲允许还是别动。妹妹想了想说也是。
我和妹妹准备好离开家门时,母亲刚好回来,我和妹妹立刻燃起好奇之心,谁都不说上学去了,跟着母亲一起回家,问母亲干什么去了。母亲说见面去了。我和妹妹两人一听相互看了一眼,我问结果怎么样了。母亲说还能怎么样。我一听试探性问成了。母亲说说成也没成,说没成也算成吧。妹妹得意的看了我一眼好像在说我说的没错吧。
我两跟在母亲身后,随着母亲一同进堂屋。妹妹问母亲桌子上的那些吃的是谁家的,母亲说是你们姑姥姥带来的,我说让她带走,她非要留下来。妹妹说意思是这些都送给咱们了。母亲说是。妹妹说这位姑姥姥出手真大方。母亲说他们家不差这些东西,给英儿家的更多。
我想象不出这位姑姥姥送给英儿家的礼物究竟有多少,反正她送给我们家的这些吃的我和妹妹都觉得够多的了,出手够大方的了。妹妹说她家是真有钱啊,英儿三姐姐嫁过去肯定不愁钱花。母亲说谁说不是呢,可她就是不知足,还是没受过苦日子,受过苦日子的人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我想问母亲知不知道英儿三姐姐和同村里的一个男生去深圳打工的事,看了我妹妹一眼,我妹妹好像不愿意让我说这件事。
妹妹说妈,我看要不就算了吧,反正你该牵线搭桥也牵线搭桥了,剩下的就看他们缘分到没到,要是不到,你们再怎么撮合,两人不来电那也是没办法。别到最后吃了人家的东西,这门亲事又没成,到时候可说不过去。妈,要不你把这些东西给他们送回去吧,省的最后落一个白吃他们家东西却没给他们家办成事的坏名声。
在农村,名声可比钱财东西重要。只要声誉不好,什么好事都会和自己没关系,更别说好事自动送上门。最为关键的是,在农村好事不传,坏事传千里,而且大家说的都是有鼻子有眼,跟亲眼所见似的。我们家虽然没有落下好名声,但也没有落下坏名声,如果因为这件事而落下坏名声,以后走在大街上根本抬不起头直不起腰,被人戳脊梁骨将会毫无疑问。
母亲骂了妹妹一句,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两家的亲事哪能孩子说了算,都是父母说了算,我看这十里八街的有哪一家能比得上我姑姑家,就算万里挑一,我姑姑家也是属得上的,她一个女孩子没经过事儿,什么都不懂,难不成她父母不懂,难不成她父母眼睁睁看着她往火坑里跳,不拽她一把。
妹妹说,那人家说不定不在乎姑姥姥家钱呢,人家看中的是人,不是钱财。母亲说一听都是小孩说的话,大人谁会这样说,大人走的弯路可比你们孩子走的多,就算姑姑的儿子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人家家庭不错啊,有几个人的家庭比得过他的家庭,有的女老师想进姑姑家,姑姑都没看上人家。
我说那也不能仗着自己家有钱就藐视别人做什么工作吧。母亲说这是很正常的事,谁家有钱谁家就能说上话,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没别的选择。妹妹见母亲态度坚决说,妈,您不能这样说,那要是以后有一个财大气粗的人家看上我们两了,是不是您也就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母亲说那可不行,怎么着也得看看那个男孩人品怎么样,学识怎么样,第一看人,第二看家庭。妹妹说您看您说的,怎么和您刚开始说的不一样,说来说去,还不是你自己的亲闺女。
母亲骂了一句妹妹你这个死丫头怎么和我说话的。妹妹说,本来就是啊,您说的前后根本就你不一致,您的闺女是亲闺女,人家的闺女不是亲闺女啊。
我一听妹妹说话,感觉也很有道理。母亲这是典型的对外一套,对内一套。母亲说你两和英儿三姐姐能比吗,她没有上学,你两上学了,再说了她有什么本事,现在她年轻貌若天仙,要是她嫁给没本事的农民呢,难不成跟着受一辈子苦穷,受一辈子罪,那不是一辈子活受罪吗,嫁的不好还不如不嫁。妹妹说对啊,你前面没说对,但是后面说对了,人家说不定真的这样想,只要不是自己喜欢的,不管多富都不嫁。
母亲又骂了妹妹一句,你这个二妮儿,怎么光和我唱反调,我又不是让你嫁人,你在这瞎凑什么热闹。妹妹说我不是瞎凑热闹,我就是觉得英儿三姐姐不愿意,要是她愿意她早就愿意了,根本不会一直拖着。母亲说哪有你说的这样快,生个孩子还得十月怀胎,你不得让人家培养培养感情。
妹妹说那都是放屁。母亲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我忍不住偷偷笑了,妹妹说,妈不是我不让你给他们这两家当媒婆,我是说这个媒婆不好当,万一当不好你就得遗臭万年,让人家双方骂来骂去,别说远的,就说这位姑姥姥每次来咱家都是送一大堆吃的,要是最后真的没成,你这东西可不是白吃的,你得把这些东西给人家送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